“丞相有令,让你等进殿。”
&esp;&esp;在殿外苦候了这么久,那些文武大臣早已是身心疲惫,可是在曹操弥留之际,谁又敢私自溜走?
&esp;&esp;那些大臣们小心翼翼的走进殿中,在曹操床榻前跪倒了一地,偷眼打量着坐在床榻上身披锦被的曹操。
&esp;&esp;花白的头散乱的搭在曹操枯槁一般的额前,随着大臣们走动带来的些许微风轻微的飘逸着,遮挡住了曹操的双眼。
&esp;&esp;大臣们战战兢兢的跪在塌前,他们已经明显的从曹操身上感觉到了一种灯枯油尽的死气,有臣子已经忍不住低声饮泣了起来。
&esp;&esp;曹操微微抬起些头,目光从眼前的大臣们脸上一个个的扫过,轻声的点着名字:“子廉,当年我追击董卓,为徐荣所败,失去战马,是你把战马让给了我,我才得以脱身……”
&esp;&esp;曹洪急忙匍匐在地:“主公何必再将此事挂在心上,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,却不能没有主公。”
&esp;&esp;曹操叹了口气:“你我年龄相差无几,你跟随我征战这么多年,屡立战功。这些年来多人在我面前告你贪墨,还逼死了朝中命官。念在你曾救过我一命,功过相抵,你也老了,也该歇歇了,告老回乡去吧。”
&esp;&esp;曹洪额头上的冷汗滋的一声冒了出来,他知道如果没有当年让马之恩,恐怕此刻他已经是人头落地了。
&esp;&esp;曹洪急忙叩头谢恩,仓皇退出了文渊阁。
&esp;&esp;曹操又望向了张辽,沉声说道:“文远虽为降将,却是忠肝义胆,文韬武略均胜人一筹。文远这么多年来南征北战,劳苦功高,子桓继位之后,还望文远摒弃前嫌,以大公为己任,威慑孙刘,早日完成一统大业,救黎民于水火之中。”
&esp;&esp;张辽急忙叩称喏,他之前跟曹丕之间生了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小龌龊,对曹丕甚为不服,故而亲近曹植,希望曹植能够取而代之。
&esp;&esp;张辽原本以为此事外人并不知晓,却没想到曹操早已是了然于胸,更在此时说了出来,惊出了张辽一身冷汗。
&esp;&esp;曹操叹了口气,又望向了徐晃,疲惫的说道:“公明也老了。”
&esp;&esp;徐晃急忙挺身说道:“主公,严颜亦老,尚能上阵杀敌,黄忠虽老,亦能开三石硬弓。末将不才,若冲锋陷阵末将依旧是丞相的马前之卒。”
&esp;&esp;进兵徐晃、退兵于禁,这是曹军中尽人皆知的事情。
&esp;&esp;曹操行军,进攻之时必定是徐晃为先锋冲锋陷阵,退兵之时必定是于禁担任后卫护佑全军。
&esp;&esp;曹操笑了一下:“随你意愿,子桓以后要多赖公明将军扶持了。”
&esp;&esp;徐晃抱拳:“谢主公。”
&esp;&esp;曹丕微微欠身,向徐晃示好。
&esp;&esp;曹操叹了口气,目光转向了司马懿,开口说道:“仲达,若论谋略,老夫一生只佩服两个半人,你可知道老夫佩服的是哪两个半人?”
&esp;&esp;司马懿慌忙匍匐在地:“老臣愚钝,请丞相示下。”
&esp;&esp;曹操苦笑道:“老夫一生所佩服的人中,推奉孝。可惜天妒英才,奉孝正当英年却因病早逝,使老夫痛失右臂,否则老夫岂会遭逢赤壁之败,又岂会在随后的战事之中连遭惨败。”
&esp;&esp;奉孝是郭嘉的字,曾为曹操平定袁绍立下汗马功劳,被曹操拜为军师祭酒,封侑阳亭候,被世间称之为鬼才,有神鬼莫测只能,曹操向来对他的推崇极高。
&esp;&esp;司马懿匍匐道:“奉孝乃是当世奇才,臣亦仰慕。”
&esp;&esp;曹操叹了口气说道:“老夫佩服的第二个人乃是高祖刘邦,高祖忍常人所不能忍,终成大业。仲达,你可知老夫佩服的那半个人是谁?”
&esp;&esp;司马懿沉思片刻,开口问道:“可是刘备?”
&esp;&esp;曹操哈哈大笑了起来:“大耳贼虚仁假义,他确实是挺能忍,却惶惶如丧家之犬,谁收留他谁必定要倒霉,他有何可令老夫佩服之处?”
&esp;&esp;司马懿摇头说道:“恕老臣愚钝,老臣实在想不出丞相佩服的那半个人是谁。”
&esp;&esp;曹操哈哈一笑,伸手一指司马懿:“老夫佩服的那半个人就是你,司马懿,司马仲达。”
&esp;&esp;司马懿吓得面失血色,急忙惶恐的匍匐在地:“老臣实不敢当丞相谬赞。”
&esp;&esp;站在曹操身旁的唐豆微微皱眉沉思,他在猜测曹操的意图。
&esp;&esp;这时,另一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