绣花江正神沉声道:“那属下就不送大人了。”
年轻剑客走出雅间后,来到外廊,望向江水,想起草鞋少年的那番言语,颇有感触。
最终身形一闪而逝。
武道之所以矮练气士一头,就在于山下绝大多数的纯粹武夫,作为立身之本的东西,练拳的拳谱也好,习剑的剑术也罢,十八般武艺十八般兵器,全部被习惯性称为武功武学,其实在山上练气士看来,跟“道”这个字,八竿子打不着。
一旦武学始终不上升到武道的高度,终究只是烂泥塘里打滚而已。
恐怕那个陋巷少年自己都不知道,他那番发乎本心的言语,关于如何出拳的感悟。
本该最少也是武道六境之上的宗师,才会去深思的问题,去扪心自问,需要自问自答。
————
棋墩山,有位姿色平平的妇人,在自家大人的秘密授意下,带着一位船家女出身的貌美少女,开始徒步爬山,向北方行去。
这是少女第一次出门远行,所以一路上不断后头张望,恋恋不舍。
妇人也不多说什么,人之常情,无须苛责。
何况长春宫她这一脉,比较奇怪,修心重情,寻常练气士视为累赘忌讳的拖泥带水,反而是她这一脉的证道阶梯,所以少女才离乡就思乡,反而是好事。
不过为何要带着少女步行穿过棋墩山,那位大人没有明说什么,她也不方便不刨根问底了。
一路翻山过水,风景宜人。
少女生性天真烂漫,虽然略显疲惫,可是精神很好,走着走着,顺手折了路旁一根花枝,轻轻晃悠,哼起了一支世代相传的乡谣小曲。
长春宫妇人皱了皱眉头,但是始终没有说什么。
远处有一位俊美非凡的年轻人,如同山鬼精魅,同样是在缓缓而行,始终望着妇人身边的少女。
少女的嗓音,空灵婉转,哪怕乡谣的内容很悲伤,可在她嘴中哼唱出来,别有韵味,哀而不伤。
年轻人轻声与少女的歌声轻轻相和,声韵略有不同,更为醇正,也更为悲怆。
少女如春草里穿梭的黄莺,男子如孤零零立站坟头的老鸦,一个欢快鸣叫,一个低沉呜咽。
最后,在山脊上青石板垒砌起来的寂寥驿路上。
少女猛然抬头,发现远处走来一位白衣年轻公子,模样好看得不能再好看了。
两人在狭窄的驿路上相遇,年轻人却已经低下头,不说话,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擦肩而过。
少女忍不住回头望去。
发现那人站在远处,不走也不回头,背对着她。
少女有些奇怪,摇摇头,转头继续前行。
快哉风
之后绣花江两百多里水路,安安稳稳。
陈平安一行人下船的时候,李槐和林守一都背上了书箱,加上李宝瓶,负笈游学变得愈发名副其实,结果就是让草鞋少年看着,更像一个大户人家的少年仆役,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实在无法想象草鞋少年是一位练家子,能够让一位大骊上县县令身边的武秘书郎,毫无还手之力,下船之时,仍是给人用担架抬下去的。
陈平安下船之前就仔细看过了堪舆图,不打算穿过宛平县城,绕城南下之后,要穿过一片雄山峻岭,估计需要大半个月的脚力,陈平安在船上找当地人问过了,有山路可走,但是比起棋墩山的青石驿路,要难走很多,不通马车,多是驴骡驮物。
如果不走山路,就必须经过一座郡城,林守一说他尚未悟出纯阳符的法门,无法让那尊阴神遮掩先天而生的阴秽之气,它多半无法光明正大进入城内,按照阿良的说法,郡城的城隍阁、文武庙以及一位将军府邸,恐怕都会对阴神产生先天排斥,若是有高人坐镇,很容易节外生枝。
一行人一边问路,一边前行,期间陈平安还跟乡野村夫、妇人试探性询问,那些山岭有没有古怪传说,会不会有山鬼出没。当地百姓看到四个孩子年纪都不大,又背着书箱,便当成了富贵人家跑出去游山玩水的读书郎,笑着跟陈平安说那边的山山水水,连个名儿也没有,哪来的神神怪怪,他们就从来没听说过。最后大多不忘跟四人推荐了绣花江的江神祠,说那儿求签拜神很灵验,说不定真有河神老爷,每年县令大人都会带人在江边祭祀,爆竹连天,热闹得很。
四人入山之前,是正午时分,李槐站在山脚,弯腰作揖,狠狠拜了三拜,抬头看到陈平安没动静,奇怪问道:“陈平安,上回在棋墩山你都拜了拜,说是拜山神,这次咋偷懒了?”
陈平安犹豫了一下,仍是回答道:“我以前跟老人经常进山,学了一点点看山吃土的本事,老人心情好的时候,说过些山势走向,什么地方会是山神老爷搁放什么金身的地儿,很有讲究的,大致上一座山有没有山神老爷坐交椅,进山之前你仔细看几眼,就能看出一点苗头的。加上之前当地人都说这儿没那些说法,就大致能够确定我们要走的山路,不是山神的地盘了。”
林守一心念微动,说道:“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