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盛唐挽歌 第116章(1 / 3)

以他对基哥的了解,绝对会先随便找几个人试一试药,如果吃不死人又有效果的话,基哥定然要试试看的。

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啊,跟年轻的环环在一起肯定会力不从心的,基哥会不想这种“对身体无害又壮阳”的药物么?

如果他不这么想,那他就不是李隆基了!

辛云京沉思片刻,微微点头道:“药弄好了,我先试试看,有效果我来署名。”

“不过要先找十个白亭军的士卒,跟我回凉州城去试药。”

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。

“你没有药方?”

辛云京压低声音惊呼道。

“大体上是有的,只是具体配比没有,需要人试一试……”

方重勇面色尴尬说道。

没有成熟配方,就敢给皇帝吃?

辛云京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去形容方重勇了。

“贤弟,你这胆子真的有点大。”

辛云京已经无言以对,感觉身边这小孩比老虎还凶猛。

“谁说不是呢,好歹圣人当初一日杀三子,我也是唯一一个敢站出来给那三王抬棺送葬的人啊。”

方重勇恬不知耻的吹嘘道。

这等秘辛,辛云京也是第一次听说,他终于知道方重勇为什么会有个“挽郎”的头衔了,感情这还真是凭本事“赚来的”。

“贤弟速回凉州城制药吧,此事耽误不得,我多安排一些人来试药。”

辛云京揉了揉太阳穴,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战场上的凶险他会应付,政坛上看不见的凶险,他觉得自己应对起来未必比得上眼前这小孩。

且看看能走到哪一步吧。

……

回凉州的路上,阿娜耶在马车里几次都是欲言又止,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。

“你是不是想说,壮阳药非常的低俗?”

方重勇闭目养神,幽幽问道。

“也不是……好吧,我确实觉得这主意很烂。”

阿娜耶叹了口气说道。

“你说,要是这个药圣人吃人,吃出毛病来了,甚至吃驾崩了怎么办?”

阿娜耶有些紧张的问道,基哥吃药吃死了,她和她爹也要遭殃,十死无生。

“圣人子嗣很多,驾崩了,就换一个。我大唐不缺当天子的人。”

方重勇半睡半醒的揶揄了一句,把头靠在阿娜耶胳膊上,居然累得睡着了!

君臣佐使(上)

开元二十六年秋,在歉收多年之后,关中迎来难得的大丰收。

于是李隆基命左相张守珪,负责部署对关中地区采取“和籴法”。即:以高出市场价两成的价格收购关中之粮,以供长安所需。

一时间朝野大悦,百姓皆呼万岁。

此举既防止了“谷贱伤农”,又充实了粮仓。

既然“开源”了,那自然免不了要“节流”。李隆基又下令,将漕运量停掉一半。运费高企不下的江南漕运,不再由官府组织收购,往来盈亏皆由各地商贾自行决断。

运或者不运,运什么不运什么,朝廷皆不予干涉。

为了充实内库,李隆基任命杨慎矜为监察御史,太府卿;又任命其弟杨慎名为监察御史,出任含嘉仓出纳使,接管郑叔清原本的权责。除此以外,还任命杨慎馀为太子舍人,侍御史,掌管京仓。

杨氏三兄弟一时间风头无两,成为李隆基提拔起来的新锐力量,专管大型府库,隐隐有分权李林甫的姿态。李林甫的亲信郑叔清不仅自请免官户部侍郎,还被打发到岐州担任刺史,可以看做是李林甫在对基哥的任命表示妥协认怂。

杨氏三兄弟之父杨崇礼,在太府卿之职上二十年,公正清廉始终如一。到他九十多岁时,授任户部尚书后,因为年老有病被免去太府卿之职,如今已经去世三年了。

表面上看,这是李隆基念及旧情,照顾杨崇礼的后人,将其大力提拔任用。

但从实际的权术操作看,无论是户部侍郎郑叔清的“自请贬官”,还是户部尚书被张守珪兼任,以及杨氏三兄弟皆上任管理京畿府库粮仓,都是右相李林甫的权力在不断流失。

这很难说,不是李隆基对李林甫的敲打,或者说在外人看来,是李隆基在惩罚李林甫大力支持寿王李琩!

至于实际上是因为什么,那只有李隆基自己心里清楚了。

近期平康坊的李林甫宅院,又是门可罗雀,并没有什么党羽亲信上门密谋。李林甫的安静与安分,令人捉摸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。

长安波谲云诡的政局,哪怕是从政多年的老江湖,如贺知章等人,也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做人,不敢如从前那般经常性旷工喝酒。

与此同时,科举制人才,在朝堂中枢的比例继续降低,并且今年科举进士的录取名额为二十人,远低于历年来大唐科举进士录取平均名额的二十七人。

张九龄被罢官后,李隆基对科举出身的朝臣明显多了不少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