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盛唐挽歌 第248章(1 / 3)

所以要么将卷子当做垃圾一样扔掉(未被录取的考生试卷在贡院是不存档的),要么迫于权贵的压力,捏着鼻子将其录用。

如果是后者,某些情况下科举舞弊被揭开盖子,那么这份考卷就是定性量刑的证据。

无论是对考官,还是对考生,都是如此!

“对啊,这就是将活生生的把柄,留给了某些人,成为某的一个隐患。

你觉得你家阿郎,会犯这样的错么?”

方重勇沉声说道。

科考中第的试卷,那都是要封起来在礼部贡院存档的。里面的一些“笑料”,则一定会传出去,在民间广为流传!他这个“文盲”去参加科举考试,就是把自己最弱的一个点,摊开在大庭广众之下,让别人围殴。

“所以,是替考破绽更少对么?毕竟妾身那位小表哥,也算是文采斐然了。”

王韫秀若有所思的问道,她有点明白方重勇的思路了。

“没错,李揆确实是替考了,可是,他不说,我不说,知情的考官不说,谁会知道?

有谁看到了?又有谁能证明?谁会没事找我的茬?”

方重勇有恃无恐的反问道。

封建时代最大的bug,就是没有照相机,没有录像机,没有手机,没有一切电子设备!没有任何可以还原考场环境的手段!

如果有人说李揆是代考之人,方重勇没参加考试,那么他的证据呢?有证据么?他凭什么说这话?

乱说话可是要付政治责任的,尤其是方重勇那时候很可能已经是官员了,谁敢说这个话?

如果真的要启动调查,那么相关的门槛极高!高到什么程度呢,就是高到基哥都不坐在龙椅上了,才可能有这么一个调查。

然而现在只要启动调查,就必然会惊动基哥。然后为了自己的面子,为了让给出的承诺不至于成为屁话,基哥便会只手遮天,将调查压下来,再反手将想调查这件事的官员打发得远远的。

这个破绽,可比贡院内随便哪个礼部官员,甚至中枢六部的官员都能看到考生试卷的破绽要小多了!

方重勇考试留下的试卷,就是未来政敌攻击他的最好证据!而且这个白字黑字的东西,查看的门槛又非常之低,到时候还不好抵赖。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拿到证据后,就可以马上开始做文章,给方重勇戴上一个科举舞弊的帽子。

而李揆做的试卷,四平八稳,中进士毫无问题。到时候纠缠起来,这便是属于“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”的范畴,没什么好争论的。这种程度的“拉偏架”,也是大唐科举所允许的“潜规则”。

不知道内情的人,看到这份卷子说不出什么来,“方重勇”会考试,又有背景,被点为状元很正常。

而知道内情的人,又不会无缘无故的“自爆”,基哥也不许他们自爆!

这个套路,便是只要不揭开盖子,那么别人就永远不知道盖子下面藏着的是什么。

可能是一锅粥,也可能里头躺着一个凯蒂猫的布偶,这种事情谁知道呢?

说明白这些道理之后,王韫秀这才大为叹服,一个劲的夸赞方重勇深谋远虑,早就把之前的不愉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。

“我就说你不用白操心吧,你是不知道阿郎在沙州多厉害,那些一个个腰缠万贯的西域大胡商,在他面前就老实得跟鹌鹑一样。

区区一个科举算什么。”

阿娜耶在旁边阴阳怪气的附和道。

“好了好了,你少说两句。”

方重勇怼了阿娜耶一句,转过头看着王韫秀说道:

“不过你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,只是和你想的情况不太一样。

这次科举绝对要出大事。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,必定会中进士,而且,可能还是甲等!

为了把张倚搞下去,此事很可能被有心人利用,在考生群体中闹开。

到时候圣人一定会在大明宫内举办一场最终考试,亲自来考量被录用考生的水平。

终究,某还是少不了这一场大考。”

方重勇轻叹一声说道。如果张奭那边不出事自然好,连这一波折腾都省了。

但他认为,张奭的事情,一定瞒不住,一定会有人大做文章!方重勇从来不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敌人的疏忽上,从来不认为别人一定得按自己预设的方案去走。

方重勇之前已经听到了一些风声,张奭当初不就在杏花楼里大言不惭说他一定会中进士嘛,估计最后的结果也是这样。

所以说,既然这次科举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个张奭,那么还会不会有更多的“张奭”呢?

不得不说,可能性非常大。从杜甫与元结的抱怨当中,方重勇总结出了一个很可怕的信息:大唐的科举,已经烂到不改不行的地步了。现在大概就只有基哥,才觉得这玩意还能继续用。

自开元以来,大唐的科举就日渐废弛,关系户比比皆是,考场已经成为了比拼后台的战场。

从前也不是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