夸的,没有不长眼的再提什么她被知青耍了的老黄历,取而代之的则是说贾志文没眼光,没福气。
“俺当初就看那小子长得不像好人,贼眉鼠眼的,戴副眼镜装文化人。”
“巧燕这么好的女子都不要,戴了眼镜又有啥用,还不是个睁眼瞎?”
“城里人又咋样,能有俺们村里日子过得舒坦?城里房子比俺家柴房都小,转身都转不开,一大家子人住得比耗子还挤呐!”
“那知青就后悔去吧,离了巧燕,他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女子了!”
这段时间,要给许巧燕说亲的人也不少,尽管她一直没松口,但耐不住热情的媒婆誓要踏破许大舅家的门槛。
当初贾志文回城后,媒婆给许巧燕介绍的对象不是丧偶带孩子的鳏夫,就是四五十岁还没结婚的大龄光棍,两者的家庭条件都不富裕,许巧燕嫁过去就是要吃苦,而且还不能带灵灵。
在许巧燕开始做粉条卖粉条后,媒婆介绍的对象条件就上了一个台阶,虽然还是鳏夫和光棍,但家里盖的是砖瓦房,每月都能吃一回肉,在村里算得上是殷实人家。
而当粉条厂开办起来后,媒婆介绍的对象就了不得了。
有的是在县里上班的,有的是高中生,还有的是没过结婚的黄花小伙子。
媒婆满脸堆笑:“人家说了,看中的是你这个人,有没有嫁妆无所谓,彩礼是一定要给的。至于你闺女,想带就带过去,不想带留在姥姥家也行,每个月出钱养着,都不是事儿。”
许巧燕:“……婶,俺不打算结婚了,俺就想把灵灵拉扯大,别的俺都不想。”
媒婆殷切地劝道:“俺知道你疼闺女,但闺女也不能陪你一辈子,她长大了也要嫁人。你身边怎么能没个知冷知热的?不说别的,平时有人替你搬搬扛扛,也省得你总是这么累。”
说这话的时候,许巧燕刚从肩上卸下来一麻袋土豆,足足有三十斤重。
许巧燕擦一把头上的汗,对缠着她不放的媒婆说:“婶,俺觉得现在挺好的,不想再招个男的来家烦我,这搬东西的事儿俺自己也能干,实在不行,俺招个力气大的男工,花点钱也一样。”
媒婆急了,脱口而出:“那哪一样?那工人晚上能给你暖被窝啊?”
许巧燕笑道:“婶,俺就实话跟你说吧,俺结过婚了,在俺眼里,世上的男人都一样,没得给自己添堵。再说了,俺现在开着粉条厂,人家是图俺这个人,还是图俺这个厂子,那可不好说。”
见媒婆还想说什么,许巧燕说:“婶,俺得说清楚,这厂子可不是俺个人的,俺家明珠出的钱,俺就出把力气,要论起来,厂子可是明珠的,俺就是拿工钱的长工。你和他们说说,别惦记俺了。”
媒婆悻悻地走了,回去还不知道要怎么宣扬许巧燕这一番大逆不道的话呢。
不过,现在许巧燕已经不在乎别人会怎么说自己了。
以前她在乎,怕别人上下翻飞的嘴皮子,自己把自己拘起来,画地为牢,一步都不敢走错。
自己受委屈不说,还连带着闺女也受委屈。
自从跟着贺明珠做生意,现在她想通了,嘴长在别人身上,爱怎么说就怎么说,日子是自己过的,舒不舒心只有自己知道。
许巧燕想通了,也做好准备被人说嘴,可真正敢当面说她的人没几个。
而且就算有人对着许巧燕指桑骂槐,粉条厂的女工也会替她骂回去,直骂得对方灰溜溜走开。
许巧燕感到曾经束缚自己的锁链在裂开,越来越不能限制她的行动。
忙完粉条厂的事,许巧燕准备回家,路上有不少村人和她打招呼。
“巧燕,忙完了啊?”
“燕,来俺家吃饭,俺家今天新蒸的馍馍!”
“燕子,你们厂的粉条给俺留二十斤,俺媳妇娘家要办席,点名要你们厂的粉条。”
许巧燕一一寒暄,笑呵呵地回了家。
没想到,家里的气氛却有些愁云惨淡。
许大舅蹲在屋檐下,一个劲的抽着闷烟,脸色沉沉的。
大舅妈站在一边抹着眼泪,时不时去觑大舅的神色,看起来既委屈又心虚。
灵灵看到许巧燕就扑了过来,搂着她的腰,把小脑袋埋在她的胸前,寻找着安慰。
许巧燕搂着灵灵,安抚地摸着她的背,努力平静地问道。
“爹,妈,这是怎么了?家里出什么事儿了?”
“燕子,俺……你哥……”
大舅妈像是见到了救星,急忙地迎上来,离许巧燕还有两步时,又猛地停下,双手不安地在身上的围裙上抹来抹去。
许巧燕问:“妈,这是咋啦?”
大舅妈没说话,反而是灵灵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:“舅舅!”
许巧燕忽然意识到,从她回家起的这段时间,就没见到自家哥嫂。
“妈,俺哥和俺嫂子呢?”
大舅妈扯着围裙,低着头不说话。